網絡媒體宣教的戰略地位
25/9 舉行「U-tuber 網絡媒體宣教大賽」。與會者一同見證參賽者的作品誕生,分享媒體宣教的異象
近年教會開始探討媒體宣教是什麼。這不是代表拍拍短片開場電影佈道會就是,我們要反思背後的本質和信念是什麼,和聖經中的宣教觀念有何關係!
每個時代都有媒體。昔日舊約中的約櫃和聖殿就預表著人可與神立約、親近祂。到了新約,耶穌自己就是道成肉身,後有使徒時代人用羊皮卷把神的話傳承給當代和下一代人。而這時代我們主要的媒體是互聯網,更有人說「成也網絡,敗也網絡」。我們可以使用互聯網成為現代羊皮卷將福音傳開,甚至傳到未得之民!
現代人對圖像甚至影像的記憶更深刻,而人們對4D/5D由觸覺甚至味覺的追求其實是求真相的一種立體表現!但香港人追求新鮮卻容易善忘,我們要在新媒體承載不變的道確實不容易,所以最貼近現代文化又轉數快的年青人的參與很重要。筆者相信「青年+網絡媒體+宣教」是未來十年的新機會,正如芥菜種創辦人關嘉強強調:「把握時機,宣揚真道」,時機是會過去和消失,我們要回應時代的福音需要,就需要明白這時代現今人在想什麼。
在宣教學中,我們發現福音處境化(contextualization)很重要,因為跨越文化需要深入認識另外一個文化, 要表達的內容讓別人明白就更有難度!
20年前,差傳事工主要靠宣教士踏進宣教工場才能進行。但到了21世紀,已是強調多元宣教的時代,互聯網把全球人民連在一起,福音傳到地極可以加速發生。近一兩年開始有更多人探討媒體宣教的策略,但因為還在開發的階段,所以仍沒有人能下一個完整的定義,甚至可能帶來爭議。筆者也認為媒體宣教不能全面取代傳統宣教策略,畢竟人需要真實面對面牧養和關懷,不過我們也要學習新的宣教方式,特別是現代人接受的方式。比如在宣教動員上,網上一直很少中文短片或其他資源,大多以英文翻譯為主。因此羅兆麟博士兩年前開展了I-Mobilizer媒體短宣計劃,希望招募年青人創作宣教動員的短片,在差傳事工上略盡綿力。而今日我們更強調共享資源,希望教會能一同參與和擁抱這個異象,在多元時代將福音傳到地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