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 初顯成人的信仰歷程

Sharon Parks在《Big Questions, Worthy Dreams》一書中指出,人的認知世界和探索真理的方式會隨著人生階段變化。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,人們基本上相信權威和傳統。然而,成年初期,人們會進入反思和質疑期,變得相對主義。當人繼續成長,他會明白即使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和模糊,他仍需要作出選擇,他的人生路還是要走下去的。所以,成熟的成人對真理的態度將從相對主義轉變為堅定的委身,他會在不確定和模糊之中重新選擇自己所信的是甚麼。

若按此來看,初顯成人必定會經歷信仰的衝擊和重整。當一個人進入大學,再加上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,他必定會接觸到不同的思想和世界觀,遇到不同的人。在此期間,人們不再單純地接受從小接受的觀念,而是開始反思和選擇。有些人可能會選擇放棄信仰,但也有人會因此更堅定自己的信仰。

有人會說「大學是基督徒的墳墓」。若從現實的統計來看,這是真的。在2009至2011年的一個華人信徒靈性發展的統計中發現,每十個大學生信徒,便會有一位在一年後離開信仰,那實在是挺嚇人的。但反過來看,也有不少人在大學時是從不信變為相信的。所以,我們倒不如說,大學是初顯成人探索和試驗的一個場所。他們或會相信更多,或會變得不信。這取決定他們會接觸到甚麼信息、遇到甚麼人、生命中遇到甚麼經歷,而最終他們會作出甚麼選擇。作為基督教的導師或傳道者,我們要做的不是害怕或禁止他們接觸不不同的理念(這其實也禁止不了)。而是要和他們同行、對話、一同討論、聽他們的經歷、渴望和掙扎。

以筆者的個人經驗為例。筆者是在進入大學前時信主。一信主後,筆者便委身參與在大學的基督徒團體中。在大學的幾年中,筆者對於團體中教導的信仰觀念和事工理念,都是滿有確信。而在畢業後,筆者進入了全職服事,去了短期宣教,及後在香港的大學中做福音工作。但筆者沒想到,在全職事奉幾年後,筆者對信仰曾陷入過很深的疑問和迷茫。幾乎所有有關基督教的信仰或是筆者所屬機構的的理念,每一樣筆者都曾批判過、質疑過。但經歷過這些掙扎後,今天筆者仍在信耶穌和服事,便是自願委身了,不只是「別人叫我信、我便信;別人叫我做,我便做」。

富勒青年中心(Fuller Youth Institute) 也提出,信仰(Faith)不應被視為「一套靜態的信仰觀念」。我們不應把信仰視為一個名詞,而是應視為一個動詞(Faithing),即是「一個建構信仰觀念的動態過程」。其實每個人的信仰從來都是在動態地轉變的。你回想你現在的信仰觀念,和五年前的你,可能已有不少變化。對初顯成人來說,反思和疑問也是Faithing的過程。質疑一些神學教義或事工理念,表面看來是沒信心和不忠心的表現。若初顯成人提出一些和教會傳統不同的觀點,我們可能也會感到驚恐,想禁止他們。

但這種重新反思信仰的過程在二十多歲時是必然會發生的。我們不能懼怕害怕或禁止初顯成人接觸不同的理念(這其實也禁止不了,現在上網甚麼都會看到)。若你禁止或勸阻他們,很可能他們其實仍會繼續探索,但他們已不再想告訴你了。甚至是他會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納,慢慢地淡淡出你的群體和事工。

成年初顯期是一個「探索的時期」,你不再能單向的告訴他們應該信甚麼、應該做甚麼,你要有更多的守望、聆聽、同行,引導他們自己去經歷信仰,最終讓他重新選擇和委身於信仰。若你能陪伴他們跨過疑惑,他們的信仰會更堅韌,他們會自願委身在信仰中。

Previous
Previous

7. 初顯成人的門徒培育建議

Next
Next

5. 3 big questions of EA